交換機與集線器比較:從OSI體系結構來看,集線器屬于首層物理層設備,而交換機屬于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。也就是說集線器只是對數據的傳輸起到同步、放大的作用,對于數據傳輸中的短幀、碎片等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,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正確性;而交換機不但可以對數據的傳輸做到同步、放大和整理,而且可以過濾短幀、碎片等。
交換機數據傳送方式,通過交換的方式進行的數據傳輸,其實就是交換機的數據傳送的方式。之前的集線器,更多是利用共享的方式,來對數據進行傳輸,沒有辦法從通訊的速度上進行要求。集線器的共享方式,也就是常說的共享式網絡,以集線器作為連接設備并且只 有一個方向的數據流,因而網絡共享的效率非常低。相對而言,交換機能夠對連接到自身的各臺電腦進行相應的識別,通過每臺電腦網卡的物理地址也就是常說的MAC地址,來進行記憶和識別。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就不用再進行廣播尋找,而能夠直接將記憶的MAC地址找到相應的地點并且通過一個臨時性專門的數據傳輸通道,來完成兩個節(jié)點之間不受外來干擾的數據傳輸的通信。由于交換機還具有全雙工傳輸的方式,所以也可以對于多對節(jié)點間通過同時建立臨時的專門通道,來形成一個立體且交叉的數據傳輸通道結構。
工業(yè)現場的環(huán)境比普通環(huán)境都要惡劣,至少在震動,濕氣,溫度上都要比普通環(huán)境惡劣,普通交換機在設計上沒有抵御在工業(yè)環(huán)境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的能力,普通交換機不能長時間工作在這種惡劣環(huán)境下,經常容易出現故障,更使維護成本上升,一般不建議在工業(yè)環(huán)境中使用商業(yè)交換機,為了能使交換機在這種惡劣環(huán)境中使用,故生產出能適應這種環(huán)境的交換機,工業(yè)級別的交換機的可靠性有電源故障,端口中斷,可由繼電器輸出報警,冗余雙直流電源輸入,主動式電路保護,過壓、欠壓自動斷路保護。